第4章 星巴克魔咒——无所不在 (第5/5页)
泰勒•克拉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问舒尔茨是否同意这些观点,因为就连他的前任,即左膀右臂比哈尔和奥林·史密斯都认为星巴克改变了世界。他答道:“这是一种相当傲慢的说法,‘我们改变了世界’。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这么讲过,我觉得我们是在设法通过一杯简单的咖啡以及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来帮助几百万人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营造的是一种社区感受,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并认识到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年中,我认为形势越发明显,那就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这种效果。”正是这样的言论使得舒尔茨成为一个营销界的偶像人物;他可以把所有问题都引到他希望与之挂钩的品牌概念上来,为星巴克乐善好施的形象歌功颂德。各种崇高的字眼接踵而至,说的都是他的公司如何改善了曾一度质量低劣的咖啡豆,例如,他这样对我讲:“在美国,我们将之上升到一种特别的高度,诸如社会经验、人与人的凝聚性、社区、人性等,以期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
对于星巴克真正奇怪的一点是,其咖啡店似乎真是无孔不入,即便是在星巴克并不那么流行的时候都是如此。1996年,星巴克只有700家店,它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合作做了一期愚人节的节目,在由诺厄·亚当斯主持的《全面考虑》栏目中,他这样说道:“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得到确认,星巴克计划斥资10亿美元修建一条管道,管道长几千英里,连接西雅图和东海岸地区……用于装运新鲜烘焙的咖啡豆。”电台进行了种种暗示,说明这则消息不过是愚人节的玩笑罢了,甚至还提及一个反对咖啡管道母亲组织(MOCA)。但这则故事还是显得有些真实,实际上,和我聊过天的一些人仍旧相信确有其事。先不去管这个创意的荒谬之处,因为一家星巴克店每天也就大概能用几百磅的咖啡,还不够支撑一个几十亿美元的管道,但这就是我们所谈论的星巴克,这家公司可以在相距10码的距离开上两家店,而且还都生意兴隆。星巴克已经享有成功的美名,因此让人觉得就是做出怎样疯狂的举动都不为过。
和舒尔茨谈咖啡,就一定要谈到身心状态的话题。我问他,如何才能实现这么大的跨越,拿铁怎么就能成为超越物质世界的钥匙,以及正如他经常所言,一家有着12.5万员工的企业,怎么就可以做到“激情澎湃”。舒尔茨露出一种平静超然道骨仙风般的笑容,说道:“为如此美味的饮品激情澎湃其实很简单,我觉得公司的企业文化就可以自动挑选出那些具有激情特质的人群,可能没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不会留下来。这不是那种可以开出药方再交给别人的东西,它就是……那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它就铭刻在企业的基因里。”
毋庸置疑,星巴克不希望用“一统天下”或是“临界状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无所不在。按照高层的说法,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便捷。下面就是一个便捷性的例子。在曼哈顿春天的一个下午,三个标准办公室职员装束的男子大步走出时代广场附近的摩根士丹利大厦,在人行道上停了下来,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领头的那位男子用手指了指街区的两侧:“去这边的还是那边的?”我们还需要具体询问他们指的是什么吗?三个人一起向西而去,走进了街角的星巴克。相当肯定的是,在同一街区的另一端,也有一家星巴克在营业。实际上,这三个人是在3个街区内的12家星巴克中进行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便捷吗?整个曼哈顿充斥着这种便捷性,其实,这里的星巴克数量已有170家之多,以至于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曾建议曼哈顿区可以少建一些公共卫生间,因为“那里有那么多星巴克,里面的卫生间都可以随意使用”。
如果舒尔茨有时让人觉得有些痴心妄想,这是因为他当真觉得自己的企业可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到20年前,人们还在觉得星巴克能否存活是个问题,现在它已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他这么想也的确无可厚非。正是这家公司永远地改变了人们饮用全世界最流行的饮品的方式。经过他在意大利米兰近乎于宗教体验的意式咖啡吧之行,舒尔茨用两款廉价且简便的原料——咖啡和牛奶,在全美上下点燃了咖啡狂潮,创造出一个强大的品牌。他伸伸小拇指就把华尔街折腾个底朝天,他的咖啡帝国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家连锁机构。那么凭什么他就不能觉得星巴克可以无所不能呢?舒尔茨不仅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深信不疑,他对那些原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毫不怀疑。有评论谈及星巴克在设计中体现了将“浪漫感受和剧院”相结合的能力,他告诉我:“我认为星巴克的艺术性和神秘感就是我们所体现出的能力,这也是一种使得一家公司可以称得上是连锁机构的能力。每家门店虽然相同,但其实各有千秋。”这听上去就像是个神志恍惚的大学生在讲,每块石头虽然相同,但是仔细看却各不相同。但是这话从舒尔茨口中说出,是因为他当真信奉这一点,认为其绝对讲得通。
实际上,整个过程的关键之处就是,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无法摆脱星巴克的影响。如果你所在的小地方还尚未被入侵,那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没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原本是银行的地方,眼睁睁地瞅着塞壬女妖得意地冲你会心微笑。你在哪里,星巴克就会开到哪里,这就是星巴克魔咒,它的目标就是绝对意义上的无所不在。星巴克前营销总监乔治·雷诺兹在1994年接受《波士顿环球报》的采访时讲:“我们就是要做到一统天下,要做到临界状态。我们的经济条件相当不错。”如此开诚布公可能导致他很快就离开了公司。
正是这种认定星巴克可以将“不可为”付诸实际的想法,让舒尔茨可以将人们对公司无所不在产生抵触的顾虑视为无物。一旦人们可以“透过表象看到公司的良知,看到星巴克的仁善之意”,他说,那么大家就会毫无保留地接纳它,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圈子。他继续说道:“我认为有关无所不在的话题在三四年前引发的顾虑要比现在多出许多,这得益于我们是怎样的一家公司,我们所拥有的口碑如何。”舒尔茨可能认为指数级增长几乎不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但是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星巴克闲话的站长吉姆·罗蒙斯克说:“它会成为下一个麦当劳,在我小时候,去麦当劳还是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但是它不停地扩张,直至局面失控。星巴克再这么发展下去就会失去人们对它的喜爱,我已经看到这样的迹象了。”锡拉丘兹大学的流行文化教授罗伯特·汤普森指出,星巴克一直得益于其精品咖啡的定位,但是遍布四处的公司永远都无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现在去星巴克的人再也不会具有那种专属的感受。现在都是以量取胜,要的是数量。”无论怎样,舒尔茨都讲自己的公司会力排众议。他承认:“若事物发展的规模太大,通常很难保证品质。”但是他坚持认为星巴克不会落入俗套。他说:“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公司所做的事情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在市场上创造的东西是不同寻常的。在这过程中,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在过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我应该考虑得更为全面才是。我的想法存在一大疏漏,从我在皮隆那里查到结果,到我写下这些文字,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月。在这5个月中,星巴克又开了600家新店。因此,当我决定向当地人披露这一消息时,准备再次确认一下这里并无星巴克存在的事实,结果却吃惊不小,在这所小镇附近不仅新开了星巴克店,而且还是两家,这就使得这里作为连锁店不曾涉足的“绿洲”的美名已不复存在。我心想,没有问题,我还有备选方案。在内华达州中部山区的尤里卡镇(人口为974人),根据当初皮隆提供的分析数据,这里距离最近的星巴克还有198英里,但是这里也突然出现了星巴克的踪影。最后的希望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科扎德,这里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星巴克也在这儿开店了。在花费了大量时间之后,我觉着还是不公开候选地点为好,我后来锁定了蒙大拿州的索柯作为新的最佳地点,不过老实讲,恐怕这个数据的有效期更短。在我成书之际,星巴克很可能已经在附近的马耳他城或刘易斯敦开店了。
舒尔茨认为,星巴克这家企业的出现是命中注定,从他在意大利米兰所经历的有如宿命安排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对此深信不疑。在他的书中,舒尔茨将自己和巫师默林对比,这位巫师可以穿越时空回到从前,但是因为他对未来的了解,永远都受到人们的孤立和疏远。他写道:“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可以体会到他的感受。我对未来的愿景,我对星巴克应该成为怎样的公司的热切愿望,都很容易遭到误解。”在某种程度上,舒尔茨相信命运这一点也许的确有道理。如果他从未远行来到西雅图,而是继续销售厨具,一定还会有其他公司将精品咖啡推向大众市场,但是肯定的是,没有人可以重复星巴克这般波澜壮阔、势不可当的成功经历。因此,当我问及舒尔茨,如果事态是另一种局面,比如星巴克只是成为一家拥有百家门店的连锁机构,他是否会欣然接受。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仿佛这个问题令他无法理解。也许确实如此。但随后他开口答道:“如果我知道机会远比百家店大许多,而我们却止步不前,那么肯定不会开心。但我觉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不会想到我们会取得如此的成功。就以今天为例,从现在走向未来,一定会比过去15年好上许多。这才是真正令人震惊的所在。”
受到这种公民精神的鼓励,我马上联系了地图灵感网站的迈克尔·皮隆,这家网站致力于打造一个互动式美国地图,其中可以显示几十家公司的零售区域,其中就包括星巴克。当我向他描述了自己想找出美国受咖啡影响最小的城市的时候,他立刻理解了此事的重要性,同意使用他的地图软件来帮我找到答案。答案很快就被揭晓:这是位于蒙大拿州北部的一个名叫特纳的农业社,仅有298人,这里距离最近的星巴克咖啡店也有整整201英里。我迅速查阅了一下当地的商业情况,有家桑福德杂货店、格拉波弗斯基牲畜和粮食店,还有一家发廊——N形象。好极了。据我估计,当地的迈尔斯枪支店的店主可能会吓跑一些潜在的社区成员。不过整体看来,情况还是相当理想。我对自己的调查结果非常满意,我将相关信息整理存档,就继续研究。
但是如果这个世界已经见识过了足够多的震惊场面,结果又该如何?
关于星巴克现如今的无所不在,有个小小的比喻。即便在我为本书进行研究之初,我也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浩如烟海的相关资料中开启本书的第一篇章。为了迎合戏剧化的冲突效果,让读者为某种期待而兴奋不已,我应该揭示出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秘密,那就是找到美国的一座城市,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它距离星巴克最为遥远。在我看来,在一个到处都充斥着连锁店和零售商场的国度,这个没有星巴克的地方应该以其淳朴闻名于世;观光客应该蜂拥而至,甚至还会有所大学应运而生——因此它至少也应是一个风情迥异的社区。如果当地人知恩图报,愿意在城中心的位置给我立座雕像,让我身披古罗马长袍,肩头落上一只猎鹰,我也不能横加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