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第2/5页)
姚伟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5)“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醷。”
6)“熬:捶之,去其膻,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麕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
7)“掺: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
8)“肝{(上)艹(下)肎}:取狗肝一,幪之以其{(上)艹(下)肎},濡炙之,举燋,其{(上)艹(下)肎}不蓼。”
这里的“淳熬”、“淳母”分别是用旱稻、黍米做成的肉酱盖浇饭。“炮豚”是先烤后炸再炖的乳猪,最后调以肉酱。“捣珍”是一种经过捶打而后烧成的里脊肉块。“渍”是一种用于生吃的酒浸牛肉干,并蘸以酱、醋和梅子酱。“熬”是用姜、桂皮、盐腌制而成的牛、羊、麋、鹿、麕肉干。“糁”是用牛、羊、猪肉、稻米煎成的糕饼。“肝{(上)艹(下)肎}”是用狗油炸包过的狗肝。
周代王室“八珍”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烹饪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显示了周代王室厨师的精湛技艺和饮食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涂遍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一种菜共采用了烤、炸、炖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道左右,其吃法之讲究令后人惊讶。
“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瞭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这是唐玄宗送给他的后妃丽人们吃的御厨“八珍”,那这“八珍”是何物呢?俞安期《唐类函》说:“按《礼》所谓八珍者,其品则牛、羊、麋、鹿、麕、豕、狗,皆所以养老者也。后世则侈云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迤北八珍:醍醐、塵吭、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云浆、玄玉浆。”可见,唐代皇室“八珍”的用料比周代王室“八珍”要高级多了。
清代皇室菜肴中也出现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清代宫廷御膳中的“八珍”除沿用前代的山珍外,另加了一些海味,如燕窝、海参之类。现今一物兼有八味的食品也称“八珍”,如“八珍糕”、“八珍面”,都是集八味一体者,是“八珍”的新发展。
“八珍”的名称,历经三千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内容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其名称却历代相沿,这反映了周代王室的“八珍”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有不可抹灭的地位。
除“八珍”外,周王还特别喜食“范”和“蜩”,即蜂蛹和蝉。宋人朱熹对此解释说:“范,蜂;蜩,蝉,皆人君燕食所加庶馐也。”
东周时期,地方经济有很大发展,各诸侯国的烹饪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的菜肴精美多样,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名菜。如太湖边上的叉烧鱼,就是闻名天下的,深受吴王喜爱。《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记载,公子光(阖闾)想夺吴王僚的王位,知道吴王僚特别喜欢吃叉烧鱼,伍子胥给他献计,找了一个刺客,到太湖学做叉烧鱼,乘吴王僚吃鱼时,杀了他。这种叉烧鱼,是刺客专诸学了三个月才完成的。可见名菜的烹制,是有一套特殊技术的。
楚国王室的饮食,最能反映当时的烹饪水平,《楚辞》对楚国王室的饮食结构及菜肴品种作了详尽的记载。例如《楚辞·招魂》中说: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