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 造纸印刷的发达
书院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能够形成、发展于唐、宋之际,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书籍的普及。书院首先要能藏书,然后围绕着藏书能够展开教书、读书、著书、出书等一系列的教育文化活动。而唐、宋之际造纸印刷的发达,促进了书籍的普及,进而为书院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和物质基础。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而到了唐、宋之时,造纸业的技术不断提高,纸的产量、质量亦大大提高。中国地缘广大,各地所提供的造纸原料不同,故而造出的纸在质量、用途上各具特色。长江流域的造纸业十分发达,一方面是各地均有自己的知名作坊和高超的技艺,如歙州的造纸技术就闻名一时;另一方面各地的造纸原料也不同,长江流域一带就各以麻、竹、藤、苔、稻草、麦茎等为造纸原料,故而造出的纸各有特色。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产纸地,浙江、四川、湖北等地都有自己的名纸和纸业作坊,在当时名极一时。
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从中唐到两宋,是中国印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最初盛行各种雕版印刷,宋代发展出官府刻印、书坊刻印、私人刻印等印书类型,刻书地点遍布全国。在北宋还形成了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那就是四川的成都、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安(今建瓯市)、河南的开封,其中大部分均在长江流域。到了南宋,这几个印书中心继续发展。在长江流域的雕版印刷得到发展的同时,活字印刷也发展起来。北宋时,毕昇试制成功了活字印刷,其印刷方法具有制活字、排版、印刷等主要步骤,极大地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由于长江流域的造纸业、印刷业比较发达,使原本十分珍贵的书籍大大地得到了普及。民间普遍具有收藏书册典籍的可能,这样,就有可能使先秦、两汉曾经流行的各种私学演变为书院这种更具特色的教育机构。
上面所列举的四个方面是长江流域书院在唐、宋以后崛起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长江流域的书院教育之所以如此繁荣发达,完全是这个时期崛起的长江文化促进的结果。
三、 长江流域书院对长江文化发展的推动
书院教育与长江文化的发展是互动的,唐、宋之际长江文化的发达,促进了这个地域中的书院教育。同样,书院教育的兴起,又对长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长江流域书院对长江文化发展的推动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文化创新、积累、传播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 文化创新功能
书院的文化创新功能主要体现在宋、元、明、清时期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长江流域书院与理学紧密结合,从而导致了理学的蓬勃发展和学术地位的确立。这段时期内,理学家的教育活动、理学学术成果的形成、理学思想的传播、理学学派的形成、理学思潮的发展,往往要以书院为基地,总之,书院与理学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理学学术的发展。南宋时期理学学术的创新发展,确是得益于长江流域书院这个学术中心。
长江流域的学术能够在元、明、清时期继续获得蓬勃发展,其社会影响力甚至超过两宋,同样与这段时期书院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有密切联系。明中叶以后,长江流域的心学思潮得以蓬勃发展,这是由于明中叶书院教育与当时心学思潮的结合有关。代表明代心学思潮的有两大学派:王学与湛学。王学是指王阳明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学派。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形成于贵州,他在贵州创办龙冈书院、主讲文明书院。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后,他的主要学术活动在江西,故又修濂溪书院,赴白鹿洞书院讲学。嘉靖三年(1524年),他在浙江绍兴时又“辟稽山书院,聚八邑彦士,身率讲习以督之”。王阳明因在长江流域的诸书院中讲学,其弟子遍及江南,形成了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等,这些王门弟子又是在长江流域创办或主持书院讲学的主力军。湛学则是指湛若水创建的学派。湛若水师从陈献章,后自立门户,到处建书院讲学,其所创书院中有名者,如西樵精舍、大科书院等。他所创办、主讲的书院很多,黄宗羲称其“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甘泉学案.明儒学案,卷三七.。总之,由于王、湛借助于书院从事学术活动,从而推动了明代心学思潮的不断更新发展。
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最初,以“实学”相标榜的一代学者活跃于当时的学术思想界,他们同样利用书院研究学术。如无锡的东林书院就是晚明时期影响甚巨的著名书院,清初的浙东学派也以甬上证人书院为基地研究学术。清乾嘉以后,以诂经考史为特色的汉学思潮兴起,他们同样利用了书院,浙江杭州的诂经精舍就是这些书院中影响最大的一所。概而言之,从晚明到清初,长江流域的书院教育仍然促进着学术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使得这个区域知识群体的学术观念、学术成果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
(二) 文化积累功能
书院的文化积累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