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官学的兴办由朝廷的行政命令推行,而书院的兴办则是由民间的士人推动的。马端临说:“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学校考.在官学出现上述不足的时候,民间的士人则在全国各地,乃至穷乡僻壤兴办了一个庞大的书院群。正是由于那些“留意斯文”的士人们的努力,才使书院得以形成并获得持续发展的条件。这是“士人—书院”共生结构的第一层含义。
所谓“士人—书院”的共生结构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说书院是培养、产生新一代士人的教育组织。作为一种办学多样化的教育机构,书院满足了社会上对文化教育,主要是高层次文化教育的要求。书院所培养教育的士子或生徒,少量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而晋身官场成为士大夫,大部分都是作为民间的士绅,不论是继续从事学术教育事业,还是在民间社会从事其他职业,他们基本上属于士绅阶层。就是那些晋身官场者,亦有大量或因无实职、或因受排挤、或因官场黑暗而洁身隐退,或因老病而还乡等各种原因离开官场,他们也成为士绅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书院是士人产生的重要社会机构,在书院办学的一千多年中,这个庞大的书院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有文化的士人群体。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通过在书院讲学培养出了许多弟子。其讲学之地基本上都在湖南、四川两地,除岳麓书院外,还有城南书院、道山书院、南轩书院等,因此张栻的弟子以湘蜀两地为盛。张栻,通过在书院讲学培养的弟子在湖南的有张庶、张忠恕、吴猎、钟如愚等:
张庶,字晞颜,张栻再从子。其学以孝弟忠信为本,后讲学于岳麓书院。
张忠恕,字行父,张栻之侄,学者称拙斋先生,讲学于岳麓书院,务求为己之学,士之出湖湘者,皆从之游。
吴猎,字德夫,学者称畏斋先生,有得于张栻求仁之学,后为岳麓书院堂长。
钟如愚,字师颜,问仁于南轩,因受业焉,后为南岳书院山长。
张栻在四川的弟子有范荪、范钟黼、宇文绍节、杨知章、李修己等:
范荪,字季才,乾淳以后,南轩之学盛于蜀中,范仲黼为之魁,而范子长、范子垓与范荪并称嫡传,时人谓之四范。其学本于诚一,后讲学于沧江书院。
宇文绍节,字挺臣,师张栻传其学于程公许。程公许后知袁州,葺南轩书院,聘宿儒胡安之为诸生讲学。
杨知章,号云山老人,得张栻之学于广汉,归而授其子杨子谟,杨子谟朝夕穷图,默识圣贤下学上达之序,动静语默不违乎诚,晚年讲学于云山书院。
李修己,字思永,从南轩游,传其学于李义山,后李义山讲学于龙山书院。
全祖望称:“宣公居长沙之二水,而蜀中反疏。然自字文挺臣、范文叔、陈平甫传之入蜀,二江之讲舍,不下长沙,黄兼山、杨浩斋、程沧州砥柱岷峨,蜀学之盛,终出于宣公之绪。”
(以上均参见宋元学案,卷七十二.二江诸儒学案.)
张栻弟子众多,以上只择其要者而述之。因此,张栻通过书院讲学培养出许多弟子,而其弟子又通过书院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