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为湖湘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周敦颐的地域性特质与普遍性价值均需要进一步诠释。当然,这种文化诠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构一种统一其地域性与普遍性的湖湘文化。历经宋、元、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一代代湖湘士大夫、乡绅的努力,他们努力强化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不断展开对周敦颐的文化诠释,最终建构了一种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建构的完成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使周敦颐为代表的湖湘理学成为湖湘文化的核心文化。汉唐时期,湖南一直处于中原核心文化的边缘化地位,即所谓“湖南偏僻,风化陵夷,习俗暴恶”(欧阳守道.赠了敬序.巽斋文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1183:56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故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很低。这段时期内,尽管其他地域学术思想蓬勃发展,文化思想异彩纷呈,但是处于思想文化边缘地区的湖南,则无声无息。只是两宋以后,形势才发生了重大逆转。理学是宋明学术思想的主流思想与核心文化,这个向来“不为中原人文沾被”的地区一跃而成为“理学之邦”,是中国理学思潮形成、发展、集大成的几个重要省区之一,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又形成南宋初期最盛的湖湘学派,还产生了理学总结者王夫之,晚清时期还有保持理学精神传统的湘军集团代表人物曾国藩等,有影响近代甚深的理学型教育家杨昌济等。可见,湖湘文化成为以湖湘理学为主流思想、核心文化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建构完成,是在湖湘学派胡宏、张栻等人经过不断地唤起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才能够逐步实现其文化建构目的。到了南宋后期,这一文化建构的任务已经初见成效。以后,历经元、明、清各代,理学思想一直占据着湖湘地域的主流思想、核心文化的主导地位,即使明清时期涌现各种思潮,但湖湘理学的主导地位一直在强化。如尽管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学大盛,但独有湖湘之地仍然推崇理学,这正如清儒罗汝怀所说:“湖湘尤依先正传述,以义理经济为精闳、见其言字体意义者,恒戒以逐末遗本,传教生徒,辄屏去汉唐诸儒书,各以程朱为宗。”(缘漪草堂文集,卷首.光绪九年刊本.)可见,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最终实现了湖湘理学在地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其二,表彰了湖湘文化对中华思想文化的演变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凸显了湖湘文化的普遍性价值,提升了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本来,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的一种新兴文化思潮,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儒家学说向更具文化综合、更有哲学思辨的理论层次发展。而历来对中国学术文化贡献较少的湖南地区,一跃而成为理学思潮的重镇,既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理学家(包括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张栻、王夫之、曾国藩、罗泽南等,他们对理学学术思想的奠基、建构、发展、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形成了影响全国的重要理学基地——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碧泉书院等。湖湘理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著名教育家、留学欧洲多年的杨昌济先生在湖南一师讲德育课时,仍然大量传授理学思想)(参阅**.讲堂录.**早期文稿.湖湘文库,甲编:380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525—551.)——地域文化的成就、地位与它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有关。以理学为核心文化的湖湘文化,在理学思潮形成、开拓、发展、总结、转型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为中华学术文化发展、演进的标志性成就,他们的思想学术成为中华学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宝藏。
其三,实现了湖湘地域文化的普遍性与地域性统一的文化建构目标。历史记忆、文化诠释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实现当时及以后的文化建构。湖湘士大夫、乡绅们不断强化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是为了建构一种以区域性理学传统为核心文化的湖湘文化。同样,他们对濂溪学展开的湖湘地域性与中华普遍性的双重诠释,更是为了实现一种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建构目标。当湖湘士大夫、乡绅们反复宣扬濂溪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学术创新,特别崇敬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的重要地位,异常强调周敦颐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均是为了凸显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普遍意义。另一方面,湖湘士大夫、乡绅们也在反复宣扬濂溪学的湖湘地域文化特质,特别强调湖湘地域对濂溪学形成的历史条件,非常崇敬周敦颐作为湖湘之地“乡先生”、“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的品质,则是为凸显湖湘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地域性”与独特性。
(原载《求索》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