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栻与岳麓书院学统
南宋是中国书院制度的成熟、繁荣时期。南宋书院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理学思潮和书院制度的密切结合。理学家们为了振兴儒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并吸收佛道两教宇宙论和思辨方法的理论体系。理学家们利用书院作为自己的学术基地和教育基地,使书院得以蓬勃发展。
岳麓书院之所以能在南宋走向鼎盛,是与理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分不开的。作为“一代学者宗师”的张栻,是岳麓书院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岳麓书院拓展了湖湘学派,而且奠定了岳麓书院的教育传统、学术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岳麓书院的千年办学历史。
一、 张栻及其著述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人。其父张浚为抗金名将,于宋高宗、孝宗两朝供职,官至丞相。
张栻自幼随父乔居外地。绍兴十一年(1141年)张浚乞祠寓居长沙,张栻侍居。绍兴十六年,又随父寓居连州。是年宋高宗尝问张浚:“卿儿想甚长成?”浚答道:“臣子栻年十四,脱然可与语圣人之道。”(胡宗懋.张宣公年谱,卷上.胡氏梦选楼刊本,1932.)绍兴十七年张栻15岁时,从连州知州王大宝问学。绍兴二十年,张栻随父至永州。绍兴三十一年春,上诏张浚湖南路任,张栻遂与其父归长沙。是年,张栻禀父命,从学胡宏,得河南二程之学。次年,张栻随父在都督府任参佐,他“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张栻全集,附录.长春出版社,1999.)。隆兴二年(1164年)八月张浚逝世,归葬潭州,张栻护父灵回长沙。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刘珙修复岳麓书院,次年成,请张栻作记并主教其中。乾道五年经刘珙推荐,张栻除知抚州,未及上任改知严州(今属浙江)。乾道六年又被召为吏部侍郎,兼起居侍郎官、兼侍讲。第二年六月出任知袁州(今属江西)。是年底罢归长沙。淳熙元年(1174年)诏知静江(今属广西),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淳熙五年(1178年)改知江陵(今属湖北)。淳熙七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同年八月病逝,年仅48岁。宋宁宗嘉定年间赐谥宣,史称张宣公。宋理宗淳祐年间诏以孔庙。
张栻以一个“忠君爱国”者的形象出现在理学家中间。这首先体现在其抗金的爱国言行方面。其父张浚为抗金名将,一生以收复中原为职志。张栻秉承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朱熹称其“慨然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张栻全集,附录.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张栻应诏赴行,曾奏言孝宗说:“陛下上念祖宗之仇耻,下悯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胡宗茂编.张宣公年谱,卷上.胡氏梦选楼刊本,1932.)孝宗异其言,于是始定“君臣之契”。以后,张栻又屡次上疏,建议朝廷坚持抗金,“誓不言和,专务自强,虽折不挠”。但他也不赞成盲目进军,而是主张修德立政,养民练兵,充分做好抗战的准备。他奏请孝宗:“但当下哀痛之诏,明复仇之义,显绝金人,不与通使。然后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帅,练甲兵,通内修外攘、进战退守为一事。”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他尤其重视“民心”在抗金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之心”;而要得“吾民之心”,则关键在于“不尽其力,不伤其财”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张栻传.。他把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同抗金救国的现实政治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张栻“忠君爱国”的形象,还体现在其“奋不顾身以任其责”的贬抑权贵、仗义执言方面。张栻曾在朝廷供职,每进对,总是毫无拘束地将自己的政治见解阐发出来,“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权倖、屏谗谀之意”。因而他在朝廷任职时间不长,屡因权臣近幸所忌惮而遭排挤。但他无所畏惧,即使在病危之时,仍手疏孝宗“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克固丕图”(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张栻传.)。对于朝廷巧立名目、聚剑财赋,他总是直言规劝,将掠夺民物的所谓“均输”称之为“不过巧为名色而取之于民耳”。对于君主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也敢于犯颜力谏,进言说:“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淫。使为国者每念稼穑之劳,其后妃不忘织纴之事,则心之不存者寡矣。”(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张栻全集,附录.)由于张栻总是以犯颜力谏作为臣子的道德准则,因而对敢于犯颜力谏者十分推崇。《宋史·张栻传》载:“孝宗尝言伏节死义之臣难得。栻对:‘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
张栻是一个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名望和成就主要在于倡明道学,从事理学教育等方面。张栻本人就是在儒学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据朱熹的《神道碑》所云:“自其幼学而所以教者,莫非忠孝仁义之实。”但真正作为一个理学家,则由于他受的理学教育。从学术师承来看,他受学于衡山胡宏的湖湘之学。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于衡山拜胡宏为师,终于成为二程的四传弟子,成为和朱熹、吕祖谦齐名的理学家。据他本人所记:
仆自惟念妄意于斯道有年矣。始时闻五峰胡先生之名,见其话言而心服之,时时以书质疑求益。辛巳之岁(绍兴三十一年)方获拜之于文定公书堂。先生顾其愚而诲之,所以长善救失。盖自在言语之外者。(答陈平甫.南轩集,卷二十六.)
张栻于衡山求学胡宏并不顺利,起初胡宏不愿收他,“钦夫涕泣求见,遂得湖湘之传”。宋元学案,卷二十.元城学案.经过一番反复,他终于获得湖湘学之传,成为湖湘学派一代宗师。他的学术事业真正开始于此。胡宏高兴地说:“河南之门有人继起,幸甚幸甚!”(胡宏.与孙正孺.五峰集,卷二.)张栻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上承二程的理学,又得胡宏的传授,终于成为一代理学宗师,把湖湘之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