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学”阶段通过“格物”、“致知”工夫所发明的知识道理,原来均与“小学”阶段的实践工夫中所做的“事”有关,是从“事”中“发明”出来的。这样,“小学”工夫就成为“大学”工夫的基础,即所谓“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题小学.)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朱熹总是反复强调只有实践工夫具有本原意义,是“第一义”的根本原因。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荀子推崇的由外在礼仪到内在心灵的修身之术。
实践工夫包括“身”的仪则与“心”的涵养两个方面。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朱熹实践工夫的另一面,即如何通过“心”的涵养而实现对“身”的调控,完成由内而及外的修身过程。
心的涵养相对于身的仪则来说,是一种精神修养的工夫;但是,相对于致知穷理的工夫而言,它又是一种实践工夫。因致知穷理的目标是知识,而心的涵养的目标则是德行,德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呈现出来。所以,朱熹在讨论致知与涵养的关系时,往往又将它们归结为知与行的关系。譬如他说:“穷理涵养,要当并进,盖非稍有所知,无以致涵养之功,作深有所存,无以尽义理之奥。”(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答游诚之.)这里所谓的涵养工夫,也是行的工夫,总而言之,就是通过精神涵养,从而影响、制约学者的德行。在朱熹的《四书》学中,有关涵养的种种修身工夫,包括正心、诚意、尊德性、居敬、操存、内省等等,均被看作是行的工夫,因为这些工夫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
在朱熹提出的涵养工夫中,“居敬”或“主敬”应该是最重要的。朱子门人在表述朱熹的工夫论时,均无一例外地将其列为最重要的修身工夫。如李果斋在《朱子年谱序》中说:“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黄勉斋则言:“其为学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至于朱熹本人,曾在各种场所反复强调敬的工夫,他说:
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倾刻间断。朱子语类,卷十二.
“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内外精粗之间。朱子语类,卷十二.
在朱熹看来,“敬”是“圣门第一义”、“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可见它在朱子的修身工夫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敬”在儒家圣门中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朱熹必须为其寻找经典依据和道统渊源。所以,朱熹对“敬”作了学统、道统上的溯源。在《论语》中,孔子曾对学生多次谈到“敬”的概念,包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修己以敬”、“言忠信,行笃敬”等,朱熹肯定这个“敬”就代表着修身工夫论的道统依据、圣学渊源。《朱子语类》载:
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故曰:“修己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于此。只缘子路问不置,故圣人复以此答之。要之,只是个“修己以敬”,则其事皆了。(朱子语类,卷十二.)
根据朱熹的看法,孔子“修己以敬”的修身工夫,已经鲜明地表达了“敬”的工夫的圣学脉络。为了进一步追溯“敬”的道统渊源,朱熹认为上古的尧舜就以“敬”作为“收拾自家精神”的工夫,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