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品智能化,让产品更懂我 (第4/5页)
吴晓波,王坤祚,钱跃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钱金波对此事异常重视,他觉得这个合作来之不易,叮嘱大家“一定要全心全意做好对接”。
红蜻蜓是第三家与薇娅合作的皮鞋品牌,公司上下对与头部主播的合作充满期待,但出于谨慎,并未设定太高的目标。
“当时想一款鞋能卖1万双就挺好了,于是我们就备了1万双的现货,原材料也准备就绪,后来销量火爆,决定开启预售模式,不断追加订单,第一场直播竟然卖掉3万双。”红蜻蜓电商负责人郑志强回忆。
第二场直播,薇娅晚上10点钟直播红蜻蜓,钱金波从8点多薇娅上播开始,就一直在线观看,“3万双现货上来就秒空”。接下来第二批推7天预售,本来准备报1万双,测算了一下供应链的产能,最后钱金波做了一个决断,2.5万双!“7天生产2.5万双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第二批也都卖完了。然后第三批15天预售,又是2万双一售而空,这一场直播最终实现了5.7万双的销售数据。
“现在是按需定产,以前是以产定销,这两个模式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信息支撑或者数字化协同能力的提升。以前谁敢说我去卖3万双,手里就备1万双的现货?这是找死,但现在敢了。”
制造升级:数据驱动的柔性生产
过去40多年,中国企业最大的痛点在于:生产与销售割裂,产品与需求错配。制造商生产出来了大量不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导致经销商、零售商库存积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红蜻蜓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打通了前端的销售和后端的生产,真正实现了C2M(用户直连制造)。
“过去我们是‘埋头干’制造,凭经验去生产,现在是通过消费者画像、销售数据分析来驱动制造。”红蜻蜓主管生产的副总裁徐威说,“现在不是制造驱动销售的时代,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用数字化的眼睛增强对潮流趋势、消费者变化的洞察力,从而以需定产,满足顾客需要。”
以前的生产方式更多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不足,阿里数据中台可以实时掌握动态海量消费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未来趋势,从而具备了预测爆款的能力。
千篇一律的商品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红蜻蜓研发出一套精益生产模式:100多米长的生产线升级成为模块化布局,一旦预测到爆款,需要50双就可以接单,最快7天就能出货,生产变得更加有弹性、敏捷和高效。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南方人的脚大多瘦长秀气,北方人的脚则比较短,脚掌很宽,这就要求针对各地人的脚形推出差异化的鞋子。红蜻蜓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数据的挖掘分析,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发现潮流趋势以后直接匹配数据,将原本需要10天的工艺大幅压缩,“最快1天半左右就可以出样品”。
早在10年前,红蜻蜓就开始研究中国人的脚形数据,把这些数据沉淀下来。如今,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红蜻蜓正在把数据驱动的柔性生产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台量脚的设备,人只要站上去三秒钟,它就可以把十几个维度的数据精准测量出来。徐威说:“过去的消费模式是先有鞋,然后脚再去适应鞋。而今天我们通过鞋楦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脚形数据库,然后根据消费者脚形数据在数据库找出最匹配的鞋楦,就可以快速定制更舒适的鞋子,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img alt="" src="/book/uploads/2021/09/202109013b2pzdg1njc.jpg">
天生大脚的人很难购买到合适的鞋履,而红蜻蜓生产的超大鞋,能做到美观又舒适
数智化打通了生产与消费的壁垒,让C2M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2020年,红蜻蜓的新品售罄率从之前的60%提升到了80%以上,化解了高库存的行业通病。
与此同时,红蜻蜓还引入了很多自动化设备,比如自动排版裁断机、电脑针车机等,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线员工数量下降了30%。
深圳台电:联合国的“沟通”之道
深圳台电的故事,让我很感慨,“数字化”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这家企业一直按照传统的思路和模式来做硬件,有了远程的云的支持、人工智能的支持,产品就有了“软硬一体”的科技含量。以前不能提供的服务,现在能提供了,而且是精准的、实时的服务。这一套动作下来,是真正意义上的“上云—用数—赋智”。
新基建的目标,并不是新基建本身,而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赋能于每个人、每个创业者和企业。因为有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整体的科技水平得以提升。
——王煜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
每晚7点,周庆东会准时观看《新闻联播》。这个习惯他保持了十几年,除非实在没办法找到一台电视机。这是他的“职业病”,只要有会议新闻,他都会紧盯屏幕,看看自家的产品有没有出现。
人数稍微多一点的会议,都少不了话筒,话筒又需要一套软硬件支撑。周庆东做的就是这个一整套会议系统设备。
如果看到画面中的“话筒”是别家产品,他会立即给所在地的代理商发条信息: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进××会议?
1996年,周庆东与胞兄周庆叙在深圳创业,聚起了几名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专门研发和生产会议系统。会议系统是安装在台面上的电子产品,所以他们给企业起了个很朴实的名字——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电”)。
在做这次调研之前,我们团队没人听说过“台电”这家公司,只知道它是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我们问了一个在深圳商界颇为活跃的企业家,答复是“只是听说过,没有深入了解”。
它是一个世界级的“隐形冠军”,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会议系统设备,其中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总部,以及G20峰会、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进博会等顶尖的会议场所。(见表1)
17年前进军海外市场时,台电进入的是一个强敌环伺的领域。对手包括欧美数家有着5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行业龙头,也有飞利浦、博世、索尼、松下等综合性的电子科技公司。
目前,台电的产品销售,国内和海外刚好各占一半。周庆东说:“台电24年来‘一把锥子扎一个孔’,集中在会议系统这一个点上发力。目前在全球市场,能与我们竞争的公司只有一两家。”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常委会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发展路径的指导方针。
表1采用台电会议系统的重要会议场所
<img alt="" src="/book/uploads/2021/09/20210901tmlyzsxf4bt.jpg">
周庆东兄弟俩,一个管产品研发和制造,一个管全球的市场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的分工正好代表着“供给侧改革”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两条路线。
令人好奇的是,这样一家不为公众所知的民营企业,是如何做出选择,在这两条路线上齐头并行的?它又是如何进行供给侧的产品升级,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它与阿里云之间,又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联合国里的“沟通”之道
记得早先开会时,大家勤勤恳恳,领导说一句,下面记一句。这可能是我们过去常见的会议场景:主席台上,领导们轮番讲话,台下的人埋头吭哧吭哧奋笔疾书。听没听进去不知道,反正半天工夫能写满一个笔记本。几支麦克风,一个大音箱,就能撑起一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会议。
如今很多会议,功能需求远远不止收音、扩音这么简单。比如,在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会议场所——联合国,开会时动辄有数百个国家的代表,人数过千。会议系统设备除了要求声音的清晰传递,还涉及发言控制、同声传译、投票表决等复杂功能。
2019年11月,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位于瑞士日内瓦)第19号会议室举行了一场揭幕典礼。这个由石油国家卡塔尔豪气捐款翻新装修的会议厅,是目前联合国技术规格最高的会议场所。
第19号会议室有800个座位,不同肤色的参会者坐在这里的顺畅沟通之道,是地板之下铺设的长达44公里的电缆和桌面之上来自台电的数字会议系统设备。“第19号会议室是一个极具雄心和挑战性的项目,它将真正成为未来会议系统发展的风向标。”台电瑞士代理商销售总监德·凯泽(De Keyse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