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默多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是小说充满不确定性。《黑王子》描写了诸多事件,然而事件的意义乃至整个故事的意义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这跟作者赋予文本的功能有关,小说似乎只是一个仅提供叙述、描写的表意关系所在,一个方便读者参与的平台。这也跟小说的叙述方式有关。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成,主体部分是布拉德利即叙述者“我”在监狱中的回忆。但是,默多克还采用了不同的叙述主体,而且全都用第一人称叙述,如出版社编辑,全书“后记”中蕾切尔、朱莉安等四人,这样的叙述角度保证了每个人叙述的主观性,而当这众多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时,其相互的解构会造成“一锤定音”的不可能,从而使意义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无论是布拉德利的恋爱还是故事的主题,其意义的判断因人而异,故而是不确定的。或许可以借用符号学的话说,默多克是有意将小说写成一个能指,让它有不同的所指,从而揭示意义的多价性。
如同事件的意义,小说中人物形象也是不确定的。《黑王子》中人物形象都带有反英雄的特点,然而每一个都只能加以描述而难以用好坏善恶判定。仅以作为作家的布拉德利为例,他对艺术态度严肃,对作品精益求精,对写作怀抱崇高理想,可是与这满腔艺术真诚形成对比的是他长期不出作品。该怎么对他下判断呢?其实人物形象的不确定在某些情况下是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反映。就默多克而言,这正是她关于塑造人物的观念的产物。为避免人物成为“作家灵魂深处心理冲突的外化”,默多克始终隐藏在幕后,借助于不确定性以保持她小说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她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
默多克深受现代语言哲学的影响,她在这部小说中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滑动”充分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书名<i>The Black Prince</i>就是一例。其含义,正如康拉德的<i>Heart of Darkness</i>有多种解释一样,具有不确定性。用小说中人物马娄的话说,这几个字有些神秘、含糊,难以说清。根据布拉德利对书名的暗示,它是否是指扮演过丹麦王子的朱莉安?抑或指她代表的Black Eros(黑色爱神厄洛斯),即“邪恶的性爱”?很难断定。而马娄经进一步“考证”认为,是指本书主人公,也就是Bladley Pearson(布拉德利·皮尔逊)本人,是运用缀字法把Bladley Pearson连缀成Black Prince。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但也不无道理。那么其意究竟如何?连一位西方评论家也说:“我们从未直接地和明确地被告之,主人公为什么被称为Black Prince。”从小说内容看,显然Black Prince和英国历史上的同名人物无关。但是,也有评论家认为,或许就是指英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南征北战的历史人物Black Prince(黑王子),他代表要摧毁人们拥有的一点幸福的邪恶势力(perverse power)。而从语义看,无论black还是prince都有几个义项。Black不一定意为“黑”,prince也不一定翻译为“王子”。若是再把副标题The Celebration of Love(爱的庆典)加进来考虑,其意义更具谜语的意味。
第三,是以艺术的形式阐释文艺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文艺理论的膨胀达到惊人的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与文学脱节而成为包含多学科的“理论”。然而在默多克的小说创作中,不但没有理论与创作的脱节,相反,她还以独特微妙的方式,从文论中吸取营养,运用到自己的小说构思上,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文艺理论观念。
以艺术形式阐释新批评。《黑王子》中有一个重要情节,“作家”布拉德利刚完成他的小说就得了不治之症,死于狱中。他的亲友、仇人纷纷从各自角度对他的小说发表看法。人们各执一词,无视他的小说,致使最终也无法分清是非,辨明真相。默多克匠心独运构思的这一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意义存在于文本之中的观点,传达出作者已死,死无对证,是非曲直任人评说的认识。而这一点正是20世纪美国新批评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新批评派按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仿照尼采“上帝已死”之说提出“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author)的理论,从而将文本的解释权留给了读者。
此外,小说中运用的还有原型批评。布拉德利和朱莉安在皇家剧场观看的《玫瑰骑士》,正是他们爱情故事的预演。读者在剧中人奥克塔维恩和玛歇琳身上看到了这对恋人的原型。
还需指出的是,作者以艺术的形式阐释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论。在本书中,默多克将主人公布拉德利设为作者,四篇“后记”由四个不同的“读者”撰写,充分制造并利用语言、人物、事件的不确定性而自己始终隐藏在幕后等,这样的构思,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活动平台,推动读者参与创作,是读者反应论被运用于小说创作的范例。尽管默多克的这种实验尚未在她的创作中普遍使用,但毕竟是一种新尝试,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