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短信称呼不能随心所欲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意思是,人的社会属性大概远比生物属性重要,人是在与社会发生联系的过程中成为自己。
还要注意杜绝将一个主题分散式发送给对方。如果就一个问题你在短时间内给别人发了五条以上的短信,那绝对是一种骚扰。对方还没来得及看清第一条短信,收件箱就应接不暇地响起是非常让人讨厌的。而且,短信条数一多,短信排序肯定会变混乱,读起来往往搞不清楚前因后果。在发送短信前,应先将想询问的问题整合组织,然后集中发给对方,避免形成短信的“狂轰滥炸”让对方“目不暇接”。
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这个时代,一旦换了电话和微信,似乎就能展开一段崭新的人生。人就是通过一个个抽象的手机号、微信号与外界发生联系,从而成为自己。
同样的短信发送一次即可,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发送,形成垃圾短信。尽量避免在同一天内给一个不熟悉的人就同一内容发两次以上的短信和电话,这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还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吃力不讨好。所以,如若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别气别恼,可视为对方还在考虑或是犹豫,将事情顺延到第二天再询问就可以。
说联系方式重要,是想引申到今天石头谈的一个细小而重要的问题,《工作通讯录》《内部通讯录》《××系统通讯录》,也就是俗称的电话本的用法问题。
给别人发短信时,在短信的结尾,我们要注意对于需要回复的短信,要在结尾处表明要求回复,还可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来建议下一次的联系时间。
办公室新人入职,电话本肯定总是第一批领到的物资,也是每天翻得最勤的纸质材料。离开电话本,办公室的同志们可以说寸步难行,啥事也办不成,这么一个单调简单的东西,到底怎么才能算物尽其用?石头觉得电话本除了按图索骥拨电话发短信外,还有几种用法值得琢磨。现列举如下,与大家探讨。
现在大家都更爱发短信,关于短信机德,石头再多说几句:
<b>熟悉单位架构的指引</b>
有时候手头确实很忙,无暇认真回复,可以先简短回复一个“在忙,稍后联系”,相信大多数人也能理解。如果遇到在开大会或者手机不在手边,也不必强求必须第一时间回复,空闲下来后及时给人家一个回复,加上几句解释和致歉即可。
初来乍到,领了电话本,束之高阁就太可惜了。虽然电话本上没有小说有趣,你还是应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看过之后,本单位主要和哪些上级单位对口联系,本单位设置了多少部门,下级单位有哪些,就基本搞清楚了。这对一个办公室新人来说很重要,某某处前些年就合并到综合部门了,你却不知道,还想通知人家来开全体会,这就闹了大笑话了。通读电话本,熟悉单位的整体情况和基本架构,这绝对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来而无往非礼也,当自己收到别人发来的短信时,一定要争取第一时间回复短信。再次接到对方短信回复后,事情还没完,咱们是办公室新人,姿态要放得低一些,不要让别人的短信成为来往的最后一条信息,事情说完了,再回复一个“谢谢!”或者“:)”的笑脸,既给予了对方充分的尊重,又避免了二来二往、三来三往的闲聊和繁文缛节。
<b>认识各部门负责人</b>
对待短信的态度也能反映人的机德,机德高的人,你发条短信过去,很快就能收到回复,机德不佳的人,短信发过去要么是杳无音讯,要么是好几天后回复才姗姗来迟,那时你都快忘了曾联系过他。这两种“机德”对应到现实中就是认真高效的人和懒散拖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