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巴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说过他身材矮小,剃光的头顶心才和我的头一样高。风风火火,瘦削利落,一身皂衣,周围的头发像囚犯一样短齐。
“原来你认识我?”爸爸问道。
亲爱的冈特神父。我可以这么称呼他吧,既然他曾经如此一门心思地把一个女孩往苦海里推。我倒不认为他心存邪念。就像乡下人说的,他是我命里的克星。而在那之前,他先克死了我的爸爸。
“就算认识吧。我大概知道你脚踩哪只船。听那些了解你的人说,至少你不是跟我们对着干的,不像斯莱戈镇上的那些混账东西。”
那个年代,爱尔兰到处是深仇大恨。我才十四岁,正是含苞欲放的年纪。而周围都是熊熊燃烧的怒火。
爸爸说:“那可说不定。你们是什么人?自由邦还是反约派?”
杰克吹的牛皮里最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自己是卡森的表弟。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你看我们像自由邦的人吗?半个山的泥都糊在我们脑袋上?”
当时爱尔兰自由邦的支持者们接受了《英爱条约》,而那些反约的所谓非正规军则像暗夜断桥上的马一样就地尥起了蹶子。北方六郡自此被分割在外,爱尔兰像掉了头,身体被齐肩劈成两半。北爱尔兰都是卡森的人,跟英格兰同道。
“倒是不像。小伙子们,你们到底想让我做什么?这位老弟又是谁?”
内战在整个西海岸打得轰轰烈烈,殃及斯莱戈。
那位“代言人”又说道:“这个可怜的人叫威利·拉维奥,今年才十七岁,在山上被一群畜生打死了。那群败类自称是正规军,但在我们看来,他们比独立战争时的黑棕部队还要坏,至少一样坏。我们在山顶,又冷又饿,威利实在坚持不下去就向他们投降了。我们几个还继续在石楠丛里藏着。他们对他一顿拳打脚踢,算是审问。其中一个还把枪口摁到他脸上,其他人跟着哄笑。威利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小姑娘不要听这个。”这话是对我说的。“但他还是把尿都撒在裤子里了。因为他心里明白,先生,你应该也知道,人们都这么说,如果有人对你动了杀机,你会有预感的。他们以为周围没人,没人看见他们,没人看见他们的暴行,就对着威利的肚子开了三枪。然后,他们得意扬扬地下山去了。天啊,我们埋了威利就得马上去追他们,是不是啊,哥儿们?追上了就把他们全部干掉。”
顺便说一下,在爱尔兰西部,伊尼斯是三个音节。但在反叛之郡科克恐怕是双音节,可能听起来像诅咒,有点不伦不类。
说到这里,这人眼泪夺眶而出,随即做出了惊人之举,他一头扑到死去的战友身上,放声大哭起来,其悲痛的程度即使在这坟场上也堪称空前绝后。
麦氏三兄弟,杰克、汤姆、伊尼斯。一代风流。
第二个人说:“节哀吧,约翰。这墓地里虽然又黑又静,可我们毕竟是在镇上。”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是在转述我丈夫的哥哥杰克的话,至少在字里行间我似乎听到了他的声音。杰克的久已消逝的声音。杰克是中立的,就像我妈妈一样,最擅长模棱两可的语气。他最终披上了英格兰的戎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跟希特勒打仗,我几乎想说,只有他参加了真正的战争。他当然也是伊尼斯·麦科纳提的哥哥。
但第一个人还是悲恸不已,怎么说呢,像个女孩一样趴在死人胸前,号啕大哭。
内战之前是跟英统区的战争,只是那场独立战争没怎么在斯莱戈开火。
这时,我已经被吓得不知所措。就连爸爸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在壁炉和椅子之间来回踱步,椅子上还放着几个压扁了的褪色红坐垫。
我写下这句话以止住我的泪水。我用圆珠笔把每个字钉在纸上,好像也把自己钉在那里一样。
第三个人说:“先生,先生。”这也是个我从没见过的人,瘦高,裤腿够不着脚踝,一看便知是从山上固守刚下来的。“你把威利就地掩埋了吧。”
后来,内战打响了。
“没有神父在场怎么埋,再说,我估计你们还没买墓地吧?”
*
“我们整天为爱尔兰共和国而战,哪有心思买墓地?”第一个人从痛哭中抬起身来说道,“整个爱尔兰都是我们的墓地,随便埋哪都行。我们是爱尔兰之子。也许你对这点一无所知。”
我哭起来,不是像孩子般放声大哭,而是以自己如今老朽的姿态哭泣,悄然滑落的泪水无人目睹,更无人擦拭。
我知道爸爸觉得受到了侮辱。他说:“那我明确告诉你,我自己也是爱尔兰人。”事实上,浸礼会教徒在斯莱戈是不受欢迎的。其中原委我不得而知。或许旧时曾经发生过一些劝人改变宗教信仰的事例,比如浸礼会传教士西行,即使不是功业显赫,至少也在饥寒遍野的时代笼络了几个天主教徒。人们于是越发不信任浸礼会教徒,对他们心怀戒惧。
“没啥可怕的。”他说着把灰尘扫进畚斗,然后准备离开。“反正我知道你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