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创造机会的,不用你给我们机会,而是我们一出场,你才有机会。所以,市场永远有机会,也永远没有迟到。
这也让我想到一件事情。20世纪90年代,我们第一次去华尔街跟黑石集团的人聊天。当时我们很年轻,觉得中国的机会很多,你们要再不来就没有机会了。结果他们说了一句话:“对我们来说,永远没有迟到。”
对于一个有能力、有创造力、有影响力的人来说,什么时候都是机会。因此,对目前众多的企业家和企业而言,不要抱怨市场的变化,其实更应该看准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家家具店,把儿童的行为考虑进去,还帮助客户解决了购买过程中种种没有被解决、被满足的痛点,这就意味着永远有机会。
但是,“市场永远有机会”这并不是对所有人说的。
除此之外,这家家居店还帮助客户克服选择困难症。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产品只有两种,它不让你有更多的选择,这个也是针对小孩的。选择多了以后,小孩会特别茫然。大人其实也是这样,选择特别多的时候,兴趣反而越来越低,最后就走了。而且在价格上,通常是客户预期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这样家具店做两款产品,仅仅是颜色和款式上略有不同,很多人就想,算了,我也不知道买哪个好,价格也不贵,干脆两个都买了。所以这家的商品销售基本上都是双份的,规模就发展得特别快。
平均数思维,实际上是吴伯凡提出的概念。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统计学家过一条河。这条河平均深度一米五。他一想,我身高一米八,是可以过去的,结果就被淹死了。反过来的例子也有。就是大家都觉得不好,或者大家都觉得好,跟你到底有多大关系?马云也说:“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所以,<b>做企业要告别平均数思维,你不要老按平均数来确定自己的行为。</b>
吴伯凡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线下家居连锁品牌,从2018年4月份开第一家店,到2019年年底,要开2000家加盟店。为什么它成长得这么快?因为它是真的用心,用在很多人看不到的那种机会上。比如说货架摆放。根据“黄金视线原理”,一般零售企业略低于视线的那一层货架,创造的成效是最高的。但是这家店发现,很多人去卖场,是带着小孩去的。小孩都看最底下的货架,而且小孩眼睛尖,每次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新奇的就要往里头冲。大人没办法就得跟着他去,所以这家店把货架做了很好的设计。
其实现在在中国,创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在1993年之前,我们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都没有。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多项跟赚钱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市场的法律秩序的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完备的一个时期,而且跟国际上的绝大部分游戏规则是打通的。
<b>无论怎样,市场永远有机会。吴伯凡认为,所谓悲观是建立在视野狭窄的基础之上的。</b>你看自然史或进化史,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灾变,它对于一些物种是一场灾难,对于另外的物种而言,就是机会。比如说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哺乳动物才真正出现。如果恐龙还统治世界的话,我们这些哺乳动物是不可能出生的,所以永远有机会。
我经常把创业比作运动会。曾经是狗蛋式,现在是职业运动员式。只有在规则完备的时候,才会愿意培训运动员。那么,谁培训运动员呢?就是给钱的人。他们赌运动员、赌马,钱才会进来。钱进来以后,观众也才会埋单,才去看运动会。所以,从这个比喻来说,我觉得现在是历史上创业条件最好的一个时期。
有一次和吴伯凡聊到“市场变化和市场机遇”这件事。吴伯凡把企业面对的因素分为可抗力和不可抗力。他说,在欧美,特别关注的是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中国,更关注的是政策的变化。中国的政策和法律越来越完善,这是气候条件的保证,对于企业家来说很重要。<b>企业家如果说有手艺的话,最大的手艺就是感知。感知气候的变化,然后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b>
不可避免地,肯定会有很多企业死在路上,甚至死在起点,这是过程,也是大自然的规律。现在的企业,95%左右在三年之内死掉了。但是一方面,有这么大的基数,大家来创业,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另一方面,也给很多资本筛选出最优秀的种子选手提供了机会,所以才能吸引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这样一来,又带动了更多的创业者。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是这样的循环。
同时在持续发展中,去研究制度变革。不要往制度变革的坑里跳。比如说一些制度环境、经营环境不好的地方,你就别去了,这是我们能做的,其他的事情不要去考虑。
吴伯凡曾经讲过另一个关于种树的例子,也特别有意思。他说,有人计算过,可能是大自然一种神秘的设计,如果你听任一棵树结种子,它到处能够播撒,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它的播撒范围基本上是能够覆盖整个地球的。问题是,大自然不会给这个机会。几亿种子里头,有一颗能够长出来就不错了。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来到世界上,是亿分之一的概率,背后都是大量的浪费。
所以,企业家只能在从产品和竞争上下手。积极地在产品端下功夫——这个产品会不会被取代,企业是否能跟得上?接着是商业竞争战略,杠杆用到适度。用小了,人家都快跑的时候,你就落后了;用大了,风向一转,你就爆了。另外要管理好现金流,保证企业不死。
至于你能不能活着,你能不能找到钱,我非常赞成吴伯凡的“平均数思维”——不能因为你找不到钱,就认为钱没了。的确,在每个阶段资本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你一定要相信<b>资本的属性:懒、馋、占、奸、滑。</b>
第二种是因为自然灾害,当然就要买保险。而第三种——社会制度变革,是企业家控制不了的,但是我可以预知变革而躲避风险。比如我在伊拉克办了一个企业,突然萨达姆要打仗了,我预知了风险,我跑到科威特,军队突然把科威特也占领了,我又跑到边上的沙特阿拉伯,那没准儿就活下来了。不过这也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研究这种事。
第一懒,投资人就是想点石成金,不干活儿,把钱押对就完了;第二馋,干啥都不想落下;第三占,不仅想挣,还要比你挣得多;第四奸,比你狡猾,条款给你做得让你没有办法弄,比如对赌;最后一个滑,万一出事,他先跑。
第一种和第四种死法,属于企业家的问题。也就是说,产品不更新是你企业家的事,竞争策略错了是你企业家的问题,这些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
所以,在这个博弈当中,有些创业者觉得困难,甚至说有一些悲观。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b>正因为投资者这样严酷的筛选过程,才能筛选出最强的竞争者和最优秀的选手,创业才能够变成经济进步的动力。</b>否则,什么人都拿钱,这就是救济粮了。
我研究过企业的死亡,只有四种死法。第一种是技术进步。原来用BP机,现在改用手机了。又比如以前用胶卷,现在改用数码相机。技术进步会淘汰掉一批企业。第二种是自然灾害。突然地震了,小企业不买保险就死了。大企业保险公司都赔不起,比如之前讲的,“9·11”事件后死了好多保险公司。战争、自然灾害,这玩意儿没有办法避免。第三种是制度变革。比如说因为社会动荡,企业好好的却突然就没有了。第四种就是竞争策略出问题了。比如说人用错了,资本市场上杠杆用大了,这属于竞争问题。
如果今天粮食是有限的,一定给那些吃了还能找更多粮食的人。不然每个人都吃,第二天都死了。但是我只给10个人,这10个人吃饱,去别的地方找出来更多的粮,剩下的人还有可能活。
很多人都说,打贸易战了,经济形势不好了,做企业太困难了,<b>但是从我自己近30年的创业经历来看,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常态。</b>政策、制度、市场、客户需求,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变化,都是特别常态化的事情。
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适应和筛选的过程。从大时代来说,我们现在的创业环境比原来好很多,有非常好的机会。总之,创业没有示范,没有样板,它是带动、激励和感染。告别平均数思维,在创业最好的时代,努力做一些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