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保险起见,布斯基给他的财务主管穆拉迪恩打了个电话。早先的时候,米尔肯要布斯基大量买进哥伦比亚储蓄与信贷银行(Columbia Savings and Loan)的股票,这是米尔肯信赖的另一家垃圾债券的承销商。他没有向布斯基解释购买的原因,不过许诺会补偿损失的,他想以此增加信贷。布斯基同意了。实际上,米尔肯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这家银行的股份。在购买该公司股票时,布斯基让穆拉迪恩建了一个秘密文件,就像1982年的“查特酒”文件一样,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穆拉迪恩用红带子把文件捆了起来,并且贴上标签“特别项目”。现在,布斯基告诉他把菲施巴赫公司的交易情况记录下来,包括成本、利润和损失,他想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录在案。由于菲施巴赫公司股票的价格继续下跌,穆拉迪恩的记录显示,布斯基的损失在逐渐增大。
波斯纳最后并没有得到国家制罐公司,但是他却被米尔肯救了出来。由于债务太高,管理不善,这种情况甚至在菲施巴赫公司收购案之前就引起了约瑟夫和温罗思的担忧。到1984年中期,波斯纳金融帝国开始摇摇欲坠,参与国家制罐公司收购计划的银行全都撤出了。康西丁疯狂地筹集资金,试图进行杠杆收购,但是却根本不是米尔肯的对手。米尔肯把收购国家制罐公司的机会转给了他其他的忠实客户,因为他相信他们出的价格会高于康西丁的价格,让他们代替波斯纳控制了该公司。
布斯基几乎不会因此而感到焦虑不安,因为对13D表违规很少被提起诉讼。而让他不安的是,尽管米尔肯信心百倍,但是菲施巴赫公司的股价却一直在下跌,已经从布斯基开始购买时的35美元跌到了25美元。但是,米尔肯在比弗利山的员工却不断向布斯基保证,说他的损失一定会得到补偿。
卡尔・伊坎曾经认真考虑过收购国家制罐公司,甚至大量买进了该公司的股票,但是最终却犹豫了。最后,米尔肯的另一个老客户纳尔逊・佩尔茨买下了该公司。德崇公司为佩尔茨筹集了5.95亿美元的资金,赚到的筹资费和投资银行费比由波斯纳收购的原计划还要多。购买国家制罐公司债券的都是过去常常资助米尔肯进行收购的老客户,包括弗雷德・卡尔的第一执行公司(First Executive Corporation)、托马斯・斯皮格尔的哥伦比亚储蓄与信贷银行,以及梅苏莱姆・里克里斯、卡尔・林德纳和罗纳德・佩雷尔曼。
按照规定,只要拥有某公司的股票超过了5%,就必须提交13D表,向公众披露公司的股票正在出现囤积情况,这样每个人都会得到提醒,兼并活动可能即将发生。提交13D表的投资人还必须披露投资的目的,包括是否会考虑继续购买。只要有提交13D表的消息,股票价格常常就会上涨,因为它通常预示着收购大战即将发生。由于投资者非常看重13D表,因此在13D表上弄虚作假是一种犯罪。
至于奥特克拉克公司,它悄悄地把国家制罐公司的股票以38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佩尔茨,获得了不菲的利润。仅在1984年1月的交易中,合伙公司就赚到了近50万美元。就这样,在米尔肯的导演下,国家制罐公司被迫易主,而在这个过程中,米尔肯他们还进行了一场内幕交易,恶意兼并与内幕交易如此紧密相连,难解难分,而这种伎俩还将反复上演。
普通人一般会误以为是布斯基对菲施巴赫公司真正感兴趣,他们猜想他或者其他人即将发起恶意收购。
在德崇公司的总部纽约,弗雷德・约瑟夫仍然是公司金融部的主管,却对奥特克拉克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它在国家制罐公司中的交易情况了。米尔肯仍然向坎特负责,而坎特向公司的董事长林顿负责。但是,恩格尔确实是在为约瑟夫工作,恩格尔与波斯纳的关系也确实为德崇公司带来了利润,约瑟夫并不否认这一点,甚至恩格尔还和米尔肯的一位朋友罗纳德・佩雷尔曼迅速成为朋友。佩雷尔曼是一家控股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叫麦克安德鲁斯・福布斯(MacAndrews & Forbes),正在逐渐成为德崇公司实施策略的工具。但是,德崇公司的监管部门向约瑟夫递交了一些交易记录,这些材料使他不得不对恩格尔的道德观和是非判断力重新进行评价。记录显示,德崇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在一项交易中进行内幕交易,约瑟夫知道,这个人与恩格尔是好朋友,而恩格尔也卷入了其中,约瑟夫不能容忍这种情况。
米尔肯指示布斯基开始买进菲施巴赫公司的股票和可兑换债券,要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买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米尔肯向布斯基保证,波斯纳肯定会宣布收购该公司,从而促进其股价猛涨,让布斯基从中获益。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发生,米尔肯就会承担布斯基的一切损失。这似乎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交易,因此,从1984年5月4日,布斯基开始不断买进。按照米尔肯的要求,在接近10%的门槛时,他停了下来。然后,在7月9日,布斯基从米尔肯的高收益部门直接购买了14.5万股股票。布斯基越过门槛,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虚假的13D表。不过,他没有提到其实是米尔肯很感兴趣,并且向他担保承担他的一切损失。
约瑟夫非常生气,把恩格尔和那名销售人员一起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交易纪录显示,这位销售人员曾经经手一项交易,这项交易前期看来好像要谈成,可后来破裂了;他在看着要谈成时一直买进股票,尔后又正好在破裂的消息宣布前将股票卖出。约瑟夫知道恩格尔对此项交易的进展非常了解,因此他命令道:“解释一下,时机怎么掌握得这么巧妙?”恩格尔处变不惊,十分镇定,坚决否认有什么问题。他坚持说:“这只是一个巧合。”那名销售人员也附和说是巧合。约瑟夫感觉到他们是在撒谎。“向上帝祈祷,不要再发生类似的‘巧合’,”约瑟夫厉声说道,很明显对他们表示不信任,“如果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你们就死定了,直接卷铺盖走人。”
米尔肯决定亲自插手此事,并选择布斯基来帮助波斯纳摆脱中止协议的限制。他给布斯基打电话,要求他(准确地讲是“指示他”)大量买进菲施巴赫公司的股票。布斯基仔细倾听米尔肯的话。毕竟,考虑到最近米尔肯为布斯基筹集了许多资金,布斯基欠米尔肯一个人情。
又过了几个星期,温罗思告诉约瑟夫,他从一个客户那里听说,恩格尔向公司的一个客户借了6.5万美元。约瑟夫非常讨厌这种做法。虽然公司在这一点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很显然,公司的“投资银行家”不应该欠客户的钱财,否则这将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客观性。约瑟夫把恩格尔叫了过来,当场就解雇了他。
无论波斯纳、米尔肯和卡尔的预想有多好,很明显,他们都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不过是一个技术性错误。因为执行人寿公司是一家保险公司,它应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13G表,而不是13D表。菲施巴赫警告波斯纳,它要请求法院对此进行裁决,中止协议仍然有效,因为执行人寿公司应该提交13G表。而只有在有其他人提交13D表时,中止协议才会失效。无论争论的是非曲直如何,菲施巴赫公司至少成功地将整个事件提交到了法院,为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威胁客户投资潜力的争论没有解决,米尔肯就不能销售债券。波斯纳和米尔肯都暴跳如雷。
恩格尔直接去找米尔肯。他辩解说实际上是那个客户欠他10万美元,那6.5万美元只是用来抵债的一部分,并声称温罗思去向约瑟夫打小报告,是想把自己挤走。米尔肯给约瑟夫打电话,要求让恩格尔恢复原职,并说恩格尔“非常有用”。约瑟夫知道,米尔肯只重视销售业绩,而恩格尔能够为公司带来客户,虽然约瑟夫对他的方法非常反感,但是他的方法似乎却很有效。约瑟夫明白,米尔肯做事很少考虑道德或者正直。但是有多少交易员会考虑呢?
卡尔依赖米尔肯做市,并且维持这些债券的流动性。他是德崇公司的忠实客户之一,也是米尔肯的坚定支持者。无论如何,菲施巴赫公司的股票几乎没有什么风险。米尔肯知道,即使卡尔不收购该公司,波斯纳最终也会收购的。
由于米尔肯的竭力反对,约瑟夫感到不得不做出妥协。他不想在解雇恩格尔一事上手软,但是米尔肯建议让恩格尔做德崇公司的“顾问”,就是他所谓的“客户开发者”。恩格尔根据开发客户的多少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从4%到20%不等。约瑟夫坚持不让恩格尔充当德崇公司的代表,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
不久之后的1983年12月,执行人寿保险公司(Executive Life Insurance Co.)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13D表,披露它已经持有菲施巴赫公司13%的股份,这就足以结束波斯纳同菲施巴赫公司签署的中止协议。执行人寿公司的老板碰巧是米尔肯早期的一个支持者弗雷德・卡尔,也是米尔肯承销或者发行的多种垃圾债券的持有者。
这是在诚实正直问题上的关键让步。德崇公司内部和外界的人士都知道,恩格尔“顾问”的名称只是块遮羞布。米尔肯击败了约瑟夫,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忠臣。恩格尔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佩雷尔曼作为总部的曼哈顿公寓的第三层。但是,要打电话给恩格尔,还必须通过德崇公司的总机。现在,恩格尔作为顾问,比以前当员工时挣的钱还要多,他甚至对米尔肯更加忠实了。
波斯纳向米尔肯和德崇公司讲述了这一情况,并声称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夺取菲施巴赫公司的控股权。他想让德崇公司为宾夕法尼亚工程公司承销债券,这样,他一旦解决了中止协议的问题,就可以利用这些收益购买菲施巴赫公司的股票。米尔肯肯定认识到他有控制市场的实力,可以给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为德崇公司和他自己赚取数百万美元的收益。
1983年年底,德崇公司并购部的主管戴维・凯兴高采烈地迈进约瑟夫的办公室。他最近刚刚从比弗利山回来,看起来有点儿晒黑了。凯说:“我们干得很棒啊!”然后,他一五一十地列举了他的部门为公司赚到的利润。但是,约瑟夫却不为所动。
波斯纳有一个失败的例子。有一次,他想收购一家位于纽约的建筑公司——菲施巴赫公司(Fischbach Corporation),认为这家公司可以与他的宾夕法尼亚工程公司顺利合并。1980年,波斯纳获得了菲施巴赫公司5%的股份,他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股票持有情况的13D表(《威廉姆斯法》第13条规定,凡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权达到5%的股东,都必须在其后10天内向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证券交易所和目标公司提交13D表,对其持股信息进行披露。收购方在提交了13D表后,每买入或卖出被收购公司股票达到1%,就必须在1天内提交补正书),然后威胁菲施巴赫公司,要进行恶意收购。但是,菲施巴赫开始反击,威胁要根据反托拉斯法和其他规定对波斯纳提前诉讼。于是,波斯纳被迫同该公司签署了一项中止协议,直到现在他还后悔这项协议。协议规定,他不再购买菲施巴赫公司的股票,除非其他人对该公司发动突袭,或者其他人提交了13D表,申明持有该公司的股票超过了10%。
他说:“让我们看看那些数字吧!”自从约瑟夫加入德崇公司,米尔肯在垃圾债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的总收入迅速增加,已经接近10亿美元,大概是原来的10倍。约瑟夫对凯说:“你们部门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大概也就是1亿美元。在大多数公司,并购部的收入会占公司总收入的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