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进、金蓓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银行利率低的时候,往往放松信贷,美国政府或者美联储故意把银行利息放低,先把你拉进来,但是银行的低利率是不能长期锁定的,在美国叫Floating Rate(浮动利率),你借30年,可能前两年是2%~3%,但是3年一过,5年一过,它立刻回到5%~6%。开始时每个月供款七八百元,但它跳到6%的时候,你就得供1200元,跳到8%的时候,你可能要供1600元。而如果想长期锁定的话,那则是相当高的利率。

他是美国独立石油分析家简·伦德伯格(Jan Lundburg)。简的父亲丹·伦德伯格(Dan Lundburg)是美国零售石油趋势报告“伦德伯格调查”的创始人。简为“伦德伯格调查”工作了15年,在此期间,“伦德伯格调查”成功地预测了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冲击,被誉为美国石油行业的“圣经”。1988年简离开了高利润的家族企业,创立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和提倡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组织。从1989年起,他坚持不开车,出行只通过骑自行车、步行、航海和搭乘火车。

美国现在的贷款,是很多人在四五年前贷的。现在5年一过,银行要提高利率了,美国开始了第二波破产潮,又有七八百万人或者已经破产或者濒临破产。银行利率是不能锁定的,而且贷款的时候文件写得清清楚楚,是几百页的合同,但一般来说老百姓不会看很复杂的合同,而且那种猫儿腻都是用很小的字去写的,律师都得读四五天,陷阱多多。

就在中国人集体为汽车疯狂的时候,在大洋彼岸“车轮上的国度”,有一个美国人却从20年前起就开始拒绝开车。

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当它成为整个社会群体性行为的时候,梦就碎了。曾令他国羡慕和追赶的日本和美国至今仍在悲惨世界中挣扎,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从这两条新闻里看到了什么?你也许看到了汽车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看到了中国道路发展跟不上汽车销量的现实。如何去应对中国人生活、出行、消费方式潜移默化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在将来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些你想过吗?我们应该拥抱这种转变吗?

经济危机过去了吗?

2010年8月,京藏高速堵车超百里长达10天的新闻震惊世界。在中国大城市堵车之痛的背后是中国人对汽车与日俱增的热情。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2011年6月3日发布的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汽车年销售额增幅将达15%。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已经过去5年多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双底衰退的可能性很小。依我看来,所谓的双底衰退是以股市图形为依据的,而现在的股市已经不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起到晴雨表的作用。其实,美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楼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失业率为基本点。只要这3个问题不解决,金融危机就远未过去。

5.4低油价时代的终结——你做好改变生活方式的准备了吗?

而这3个问题,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的跷跷板,压下这头,那头便跷起来了。美国财政赤字的最新数据已达到天文数字,总债务(公司债务+私人债务+国债)共欠70万亿美元。而目前美国货币储备和银行储备总计2.7万亿美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美国的杠杆率超过26倍。相比之下,雷曼兄弟公司在倒闭之前,杠杆率约为31倍,距离不远了。联邦国债已突破14万亿美元,绝不比欧洲债务“逊色”,每年单支付利息就用去财政收入一半以上,这借债的游戏眼看着快玩不下去了。难怪连一向“护犊子”的标普评级也不得不破天荒下调美国国债的评级展望。

因此,GDP的计算方法显然缺乏完整性,不能准确体现出是否真正创造财富;而且,一个国家的高GDP增长并不能代表国家的真正强大。目前许多官员都热衷于高GDP,追求“灿烂”的政绩,老百姓可不能再被GDP误导了。

前些日子,民主共和两党为了财政预算争执,搞得政府差一点停摆。但是如果减少财政赤字,即意味着政府减少开支、减少大型基础项目及减少个人消费。这样一来,失业率就将进一步上升。

清朝时我们中国是GDP的第一大国,从1700年到1820年间,GDP更曾一度占全球的32.9%!即使在抗日战争之前,我们的GDP也远高于日本,显然是大而不强。而美国20世纪大萧条的真正复苏其实是“二战”之后,因欧洲被打成了废墟,美国成了世界工厂,美国的GDP才上升至真正创造财富的体现。

而失业率又是楼市的最大杀手。美国楼市从2006年7月开始,已经下跌快7年了,目前依然“跌跌不休”。如果房价进一步下跌的话,负资产家庭会越来越多,那么法拍屋的数量就将跟着上升,金融机构就将继续沦陷(美国迄今已有600家银行濒临破产或倒闭),各行各业便会连带着进一步受损,金融危机就将向纵深发展。

另外GDP的计算,还包括不产生净值的变化或灾难造成的重建数据,例如战争或自然灾害的重建,提高了GDP的经济增长率。日本的地震海啸也在此列。

假如设法减低失业率呢?现在私人企业举步维艰,就业市场依然冻结。就算一部分企业开始雇用员工,也都是不带有福利的签约职位,大家的眼睛就只能盯住政府了。这两年,政府开支增加、投入了大量的基础项目,成为最大的雇主。但政府又没有钱,就只能继续借债,财政赤字肯定只会继续上升。

最重要的一点,在发展生产过程中给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计算在GDP之内。由于GDP夸大了对经济福祉的计算,忽略了外在性的损失,在高度依赖资源开采的国家生态足迹里,其GDP和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实发展指数)之间的差距可能非常大。比如清理漏油的费用被包括在GDP的计算之内,但环境恶化的成本却并未计算在内。

因此,前一阶段所谓的经济复苏,事实上是美国政府的大手笔救市,打强心剂的结果。政府认为金融危机的症结就在于流动性短缺和信心丧失,只要注入资金就会止住经济的恶性循环,就会将人们拉回股市楼市,经济就能重回到良性循环中。这在短期内的确“见效”了,但随着救市接近尾声,宽松货币的停止,这短期的曙光也就到头了。而且美国过去那些年的增长,本身就是靠放松信贷、刺激消费,靠多少万亿的负债得来的。

另一个计算GDP价值的错误是来自存在于跨国界商品质量的差别,哪怕经过购买力平价的调整。因为在比较跨国购买力时,会出现寻找类似商品篮子的困难,使这类调整具有汇率的争议。例如,生活在A国的人消费梨子的数量与B国的人相同,但A国的梨子比B国的更清甜。这种材质的差异绝不会出现在GDP的统计数字里。尤其住房是不可能放在世界市场上作交易的。因此,跨边境转让定价的贸易就有可能扭曲进出口贸易的真正价值。

近三十多年来,美国不断地鼓励借钱消费及投资,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泡沫,这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当前人们正处于这个巨大泡沫的破灭之中。现在的经济已经全球化,但全球的就业、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都没有真正恢复。这种全球性经济衰退是前所未有的,连制造这个泡沫的始作俑者之一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称之为百年不遇。

而估算GDP增长的主要问题是货币购买力在不同商品所占的不同的比例。当GDP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贬值之后,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所使用的商品篮子,减去相对比例GDP贬值的数字而决定。打个比方,在过去的80年间,如果以马铃薯的购买力来衡量,美国的人均GDP并没有显著的增长。但如果以鸡蛋的购买力来计算的话,就增长了数倍。为此,经济学家通常使用不同的商品篮子来比较不同的国家。

更为艰难的是在衰退结束之后,还没有一个全新的能取代前30年不断造成泡沫的提前借贷消费的经济模式。近两三年来政府使出浑身解数的救市策略——进一步放松信贷,其实是把泡沫越吹越大。事实证明这个旧模式再也行不通了。以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显然是持续衰退的征兆,根本无所谓双底衰退。

再说了,GDP从来不衡量增长的可持续性。比如一个国家可能因过度开采自然资源而实现了高增长,或因为投资错误分配,使GDP高速增长。例如,大量的磷酸盐矿床曾经使瑙鲁成为地球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自1989年瑙鲁的磷酸盐耗尽之后,他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借贷消费模式还能走多远?

有时,高GDP所体现的实际是一种低效率和浪费。比如GDP忽略了对商品质量的考量。人们可能一遍又一遍地购买低价、低耐用的商品,而较少购买贵重的高耐用商品,因此货币价值体现在第一种情况的比率,要高于第二种,因而低估了真正的经济增长。举例说,今天的电脑比以往更便宜,功能也比以往更强大,但GDP却只按货币价值来计算相同的产品,而忽略了商品质量改进后新产品的价值。事实上,新产品的推出也难以准确地衡量GDP,尽管新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准。

目前,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略高于100%,日本超过200%,欧元区17国为90%,欧盟27国约为85%。都属于危险范围内。过去这些年,许多欧美国家人人想要高工资、高福利,还要多度假、少工作,最好政府少收税,但凡好事儿他们都想要。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只有借钱来享受。

GDP是越高越好吗?

欧美人要房子了,借钱买!想要车子了,也借钱买!要大屏幕电视机了,再借钱买!欧洲人往往每周工作四天半,周五即使上班,也不过是边喝咖啡边跟同事闲聊,计划着周末的度假行程。没钱度假怎么办呢?还是借呗。借贷太容易了,利率又那么低,反正钱进了我的腰包,可就是我的了,不要白不要。如果到期还不出钱怎么办?再简单不过,借新债还旧债。债务就这样越滚越大。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1985)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早创建了GNP统计体系的基本框架。他多次告诫美国国会说:“一个国家的幸福与繁荣几乎不可能由GDP表现出来。”但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并不听从GNP发明者的告诫,他们要利用GDP至强的忽悠功能,把其推荐到各个国家,使发达国家的经济收入在统计数字上得以减少,而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统计数字,这样就掩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同时还能把发达国家实行的殖民、掠夺经济的本质隐藏起来。

然而政府呢,为了满足选民的需要,不断调低央行的利息,放松信贷,鼓励消费。这样既提高GDP增加政绩,选民又过上了天堂般的好日子,岂不皆大欢喜。债务在如此大幅的扩张之下,预算大笔大笔超支,财政赤字连年增加。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以GNP为主导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为了适应人口和企业的跨国流动,从1992年起,联合国规定各国用GDP取代GNP。但除了统计的界限改变之外,统计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更。

欧美大部分国家就是这样,在天堂中欢快地过了许多年,直到今天,突然一个个倒下不行了。如今希腊、匈牙利依然在挣扎,爱尔兰危机爆发后,葡萄牙紧随其后,意大利也如履薄冰;而负债累累的西班牙最后一道防线也将冲破……没有源源不断的钱借给他们,天堂般的生活就无法持续。

GDP的前身是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GDP和GNP的主要差别是前者以“国境”为统计界限,后者以“国民”为统计对象。因此,GNP是对一国生产资源的所有者进行识别和统计,而GDP显示的是发生在一国的领土上的生产活动。

这些年来,除了北欧以外的欧美发达国家都有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国家都保持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接近零利率甚至零利率使信贷膨胀。众所周知,利息是借贷成本的体现,一旦实施零利息,等于进入了无法无天的时代。欧美国家这些年的超低利率,无论个人或企业,包括政府都在过度负债,最终引发最高级别的主权债务危机。

将同样的计算方法运用到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数字。

而欧美各国央行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以执行低利息政策进一步放松信贷,企图用导致危机的方法来解救危机,真可谓饮鸩止渴,从而更进一步刺激了资产泡沫。更具讽刺的是,不少欧美国家还将这种回光返照看作危机见底、经济重新得以繁荣的显示。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这样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再以这一数字除以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14.5%。

目前,接近一半的欧盟国家公共债务已达到难以维系的地步。不知等哪天一觉醒来,欧洲央行信用丧失,只要欧元区17国中的一员拒绝使用欧元,其他成员国的连锁反应终将导致欧元区解体,其债务货币也将被彻底抛弃。当葡萄牙总理宣布辞职后,就已经把葡萄牙推向了需要欧盟拯救的边缘。一旦葡萄牙提出求救,可能需要7700亿港元。巴菲特因此发出严厉警告:欧元站在了崩溃的边缘。欧元区部分成员靠人援助的模式无法长期维持,欧元崩溃并非是杞人忧天。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

然而有欧洲官员跳出来说,是美国在阻击欧元。公平地说,短期内可能有美国的因素,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外因(短期)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躲得了初一躲得过十五吗?欧债危机的“匈”险不是开始证明了吗?

这个笑话虽然夸张,却形象地点出了GDP的某些误区。那么GDP是怎么定义的呢?

与美国及欧洲那些国家一样,由于长期低息,信贷持续放松,加拿大人的负债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145,已超过150之高点(即每收入100元支出却要150元),比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47.2还要高,正向着160的极高点挺进。经济学家频频发出警告:加拿大经济危机已无悬念,只是何时爆发而已!

没想到乙教授真的趴在地上吃了一口,眉头一皱,咽了下去。甲教授大惊失色、骇然不已。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便只能开了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给了乙教授。可乙教授拿到支票并不高兴,他心想,这要是传出去我吃过狗屎,岂非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见甲教授一脸的后悔,就说道:“这样吧,你如果也吃一口,我也给你100万美元。”甲教授听罢也毫不犹豫地吃了一口。乙教授也当即给他一张支票。然后两人发誓保守这一秘密。两人在走回宾馆的路上,还继续谈论着这件事,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在前10分钟里,两人创造了200万美元的GDP。

欧美国家只有彻底放弃低息借贷、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回归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道,才能彻底解决并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否则经济危机迟早会引发政治危机!

“那当然!不过,我要看你吃下去。”甲教授说。

5.6欲望无休止——谁让我们远离了幸福?

乙教授反问:“真的吗?”

2010年秋,导演奥利弗·斯通带着他时隔23年的华尔街题材新作《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2:Money Never Sleeps)席卷全球。这部《华尔街》续集来得正是时候,贴切地呼应着当前的经济环境,难怪一上映就跃居北美票房第一。

再讲一个听来的笑话。在巴黎一个研究GDP的年会上,经济学家齐聚一堂。休会时,美国的甲教授和英国的乙教授在大街上散步,赫然瞧见地上有一堆狗屎。甲教授说:“仁兄要是吃一口狗屎的话,我就给你100万美元。”

不从娱乐角度出发,单从帮助你看懂财经新闻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一部好电影。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了解华尔街人的话该怎么来听。同样,2010年出品的纪录片《监守自盗》(Inside Job)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也是一部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财经新闻的佳片。

按此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因此,所有灾难都可视为一个增长机会。谈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明白GDP有多么不靠谱。事实上,GDP的误区远非“破窗理论”可以涵盖。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在2010年10月15日登陆中国后,首周末票房便突破1500万元。而当《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之风刮来中国的时候,恰逢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著《幸福了吗》出版。此书上市后一路畅销。这两股热风让每个人不由得都在心里思考:金钱与幸福,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吗?它们是前因后果吗?它们在我的生活中到底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其实这个论调来自所谓的“破窗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的书里,他假设有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店老板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因为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出商机,而玻璃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于是,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砸玻璃这一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

金钱与欲望的罪与罚

什么是GDP?

揭露人性的影片往往都精彩出众、发人深省,《华尔街》系列也一样。

如此的论调乍一听,似乎以后哪个国家需要GDP大幅增长,只需炸毁几栋建筑,摧毁几座城市即可。这不是荒谬吗?不过,再仔细一想,可不是吗?GDP不就是这样计算的吗?

在1987年那个金钱饥饿的年代,《华尔街》戈登·盖葛的经典语录“贪婪是好的”道出了华尔街这个资本运作圣地的游戏真谛。23年弹指一挥间,华尔街贪婪依旧,这座金钱的不夜城又令《华尔街2》里的人陷入困境。

而有一派则不这么认为,有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如果日本能够控制核泄漏,对其经济可谓坏事变好事,日本经济的衰退将是短期的,从第三季度开始,日本的GDP会大幅上升!因为日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修复被冲毁的城市,这将刺激日本经济全面复苏。

昔日雄霸《华尔街》的股市作手戈登·盖葛,从联邦监狱获释之后,披着“贪婪是合法的”外衣再度出山。他摇身一变,成了财经畅销书作家,四处演讲,讲述华尔街的内幕故事。就在2008年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依然阴魂不散的今天,我们禁不住会问:8年的牢狱生涯是否令他“洗尽铅华”,找回道德的良知?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综漫之次元三千界

综漫之次元三千界

夜曈微殇
我是玄帝无道,当然,也可以叫我叶离歌,叶离歌才是我原本的名字,好不容易从异界回来,结果被个玄幻风的疑似系统的玉玺缠上了,哀乎,本来还想走日常路线来的……
玄幻 连载 0万字
超级炼灵师

超级炼灵师

大字者
因一次意外,寒博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进入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世界,这是炼灵师的世界,也是寒博的世界。
玄幻 连载 0万字
儒雅随和小书生

儒雅随和小书生

轻尘衣悲茶
陈启呆呆地看着自己作为穿越者的金手指——满满当当的历史书,外加一仓库泡面? 老天爷,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版本不对啊! 说好的唐宋元明呢? 齐楚陈梁是什么鬼! 我要这泡面有何用?!
历史 连载 0万字
天降龙迹

天降龙迹

沉睡一直睡S
【【2020热血升级征文大赛】参赛作品】不知何时起,拥有特殊力量的初中生龙迹在青梅竹马橘香叶过世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是青春期特有的烦恼,即使他拥有着特殊的力量,迷茫却依旧伴随着他。对于未来,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所谓的梦想,唯有对自己重视的事物有着近乎偏执的在乎。命运之书的第一章翻开,名为龙迹少年的故事开始了。
玄幻 连载 0万字
黑魔法使

黑魔法使

灰色默示录
幸运与不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幸运也好,不幸也罢,既然来到了这世间,怎么也得好好看看,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本作品将为读者呈现神奇的魔法世界,欢迎阅读!
女生 连载 390万字
战场合同工

战场合同工

勿亦行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历史 连载 20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