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过量储蓄所做的凯恩斯调整是通过减少积累需求来实现的。当需求下降时,肯定有某种事物支撑不住了,所支撑不住的一定不是价格就是生产。如果公司的市场权力可以使价格上升,肯定下降的就是生产。当生产下降时,就业也会下降。公司有了市场权力,于是失业就成了凯恩斯调整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失业的人或担心失业的人开支的减少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进一步的抑制作用。看来有理由认为,这种对产量和就业的作用,远大于凯恩斯基本上感觉到的价格和工资降低在竞争经济中可能产生的作用。
柯里按更实际的方法行进。1939年,他以——虽然实际上有实无名——罗斯福经济顾问、此类济济人才中的第一位的身份由联邦储备到了白宫。在白宫,他亲自组建一个就业署和政府经济学专家总调度处。当政府的任何位置有了重要的职务空缺,他都努力让确实有凯恩斯信念的人占据。到30年代结束时,他建立起一个非正式的由这样的皈依者组成的网络,深入到所有重要的财政部门。大家都在思想和政策上保持密切的交往。柯里和任何有关人士都不把这当作一种阴谋。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件要做的必要而切合实际的事。
我们注意到,1920年,农产品价格比工业产品价格降得更快、更严重。其原因(未引起激烈的争论)在于,工业公司在市场有了权力——通常与垄断或寡头垄断相关的权力——使价格下降得到缓解或抑制。农民和其他小企业主没有这样的权力。在1929~1932年间,农产品批发价又下降一半多。非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4。加纳德·C.米恩斯对这种相异运动做过颇有影响的研究,他当时受聘于美国农业部。对于控制较好的工业价格,他给出了一个永久的术语,即管理价格。
因此,引进的凯恩斯思想开始在30年代下半期有了结果,是对华盛顿而不是对伦敦这些思想首次产生了影响。但从整体来看,这是对思想和希望而不是对实际政策的影响。排列在反对凯恩斯思想的巨大方阵里的都是讲求实际的人。当不能领会一种思想时,讲求实际的人就寻求常识这道天然屏障的保护。常识是表达一向被信任的事物的另一个术语。
因此,在凯恩斯以前的50年中,在所有的工业国中,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权力。这就是不久后所谓的公司集中的教科书时代。除了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例外,还有现代工会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新政支持下,为响应产业工会联合会(产联)的组织运动,美国在工会组织方面已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公司集中和工会势力的结果彻底使意在维持萨伊定律和充分就业平衡的调整更为不可靠。
一向被信任的事物,如同与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者相对立的那样,是一种过于强大的事物。200年中最纯正的美国人表现出对纸币有着强烈的爱好。在70年中美国人被白银弄得焦躁不安。美国的货币实验符合一种古老的、政治上最易接受的传统,仍拥有大批的政治选民。一位众议员或参议员为了提高物价和推进社会正义而强烈呼吁发行绿钞,回到俄克拉荷马或衣阿华(Iowa)就会成为英雄。绝没有这样的传统和这样的选民,拥护赤字财政的思想—— 一种有意的、不加区别的不平衡预算。一个人在华盛顿宣传这种思想,回到衣阿华可能被认为是个危险的疯子。
如果凯恩斯在同时代的一些人看来是激进的话,那么,他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完全正统的。他设想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学家在古代就公开承认的结构——竞争的结构,价格自由移动,市场最终无限制地控制经济行为。有工会存在,但工会在凯恩斯看来是无足轻重的。公司和公司权力之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差别。如凯恩斯所写道,工会和公司的作用实际上都在肯定他的论点。他有了论据支持他的论点,但他未加以利用。
明智的政府总是努力使其预算得到平衡。未能做到这样的就说明是政治上的无能;事情不会比这更为复杂。政治家总是试图为收支不平衡辩护。有时还表现出不低的技巧。但是,不管他们的解释多么巧妙,毕竟都是虚夸的——为开支太多、税收太少、管理太差做掩护。凯恩斯的赤字和赤字财政的理性化就更是同一回事。1933年2月,胡佛总统劝告罗斯福说:“预算无疑要保持平衡,即使需要进一步增加税收;政府信贷要通过拒绝在发行证券中将其用尽而得到维持……弄清这一点对国家的稳定大有益处。”
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并非凯恩斯所有的论点都站住了脚。例如,流动性偏好利息说虽然满足于他的论点,但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未能得到持久的承认。但凯恩斯对两种事情有直接的影响。萨伊定律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有人一致认为会存在储蓄过多的情况,对正在生产的产品实际需求的缺乏以储蓄过多的相对物存在着。经济会与失业保持平衡的观点—— 一种为20世纪30年代日常生活事件所令人羡慕地强化了的观念——也几乎是立刻就产生了影响。
罗斯福并没有不同意;他在代表大会后的首次电台演讲中说,国家必须“消灭赤字”,他补充道,“像任何家庭一样,任何政府一年中都可能支出稍大于收入。但是,你们和我都知道,这种习惯的连续性意味着救济院”。
在凯恩斯看来,必须使人们想节余的数量等于他们想投资的数量。但是,他认为调节机制并不是利率,而是经济总产量。如果想节余的努力超过了投资的欲望,那么由此产生的购买力或需求的缺乏就会引起产量下降。产量持续下降,直到就业率和收入减少到如此程度以致节余也减少或变成负值。这样节余就与投资相一致,与此同时投资也在下降,但程度不那么大。可以看到,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平衡,现在是一种其中没有充分就业而是失业的平衡。因此,对凯恩斯来说,失业是经济的一种自然状况。